小巷深处飘书香
发布时间:2018-05-31 21:13

正在参加中经·看我秀“笔尖下的七彩云南”[导游辞编撰大赛]比赛

 

       科贡坊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高原姑苏之城––丽江古城观光游览,它因美丽的金沙江流过而得名。丽江古城纳西名称“依西芝”“巩本芝”,以为仓库集镇。丽江古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其中纳西族超过了16900人。

th.jpg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被称为小巷深处飘书香的科贡坊,它位于四方街的西侧。朋友们,一路走来,我们看到大街小巷都是水和桥,据说古城中的桥梁大大小小的有三百多座,可以说这里是世界上桥的密度最大的地方,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四方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制高点就是科贡坊,每天到四方街巡游的旅游团,把着相机和手持摄像机在广场石桥、河灯、五花石板路上四下摄影的人很多,四方街西侧,小桥后边的二层木坊,是游客在四方街留影必取的背景,可是没有多少人能说出“科贡坊”的名字,据说这里是为了杨家的“一门三举”而建成的。

   丽江在清朝的雍正元年,也就是公元1723年实行“改土归流”,即又原来的土司统治改变为由中央政府派的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统治,丽江从此就又封建领主社会进入了封建地主社会。社会制度的变革极大地激发了民间子弟的读书热情,从“改土归流”到清末废除科举180年的时间里,丽江先后出了六十几位举人和七位进士。“一门三举”在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不足为奇,可在丽江这样一个长期又土司统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却是一桩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喜事,于是官府和民众捐资在这里建了一个两层的科贡坊。在清末,这个小巷里又出了丽江最后一位进士和庚吉,于是乡亲们在被烧后的原址上重树科贡坊,并生为三层。U6141P1032DT20110624095440.jpg


    和庚吉曾在京都兵部主事,后到四川乐至县等地任职。先后在外十多年,因见时局变迁日亟,以“父母在堂,迫需奉养”为名,告退还乡。和庚吉热爱故乡,眷恋丽江的山水。他在四川乐至县任知县时,得知重修黑龙潭得月楼,挥毫撰写一楹联寄回故乡,联曰:“丞相祠边,子云亭下,只遗古意茫茫,欣故里依然,胜迹辉流丹阁影;屏开雪岭,镜拂晴波,不尽余情缕缕,问何时归去,曲栏醉饮绿杨春”。此联以优美的文笔,描写了丽江如诗如画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深情,因此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和庚吉虽退隐家乡,但对国事极为关心,并有自己的是非标准和原则。19364月,红军长征过丽江时,因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丽江古城一时谣言四起,人心惶惶。这时,年逾古稀,德高望重的和庚吉出来说话了,他告诉乡亲说:“共产党红军是一个政党,有自己的纲领,不会杀人放火,乱来一堂,不要惊惶失措!有趣的是当时贺龙的指挥部就设在科贡坊和庚吉家中。

    1949101,和庚吉虽年逾85岁,兴奋地挥毫写下了一副对联:“创前古未有的新中华,英雄时世;扩养生大同于遥远邑,衽席苍黎”。贴在科贡坊前临时搭建的青松牌坊上,表达了丽江纳西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喜悦之情。

和庚吉还写过一篇《鸦片烟论》,大声疾呼:“物之害人最烈,足以丧身,丧家,丧国,而人偏溺其中,明知其害,而自甘受害者,春惟鸦片烟呼!鸦片本非中国产,产自印度,英人知此物之足以谋人国也。”这样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对当今仍有现实意义。

朋友们听我讲了那么多,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目睹它的风采,走过桥梁我们来到了科贡坊的大门口,这里可以为我们遮风避雨,两边的墙壁上分别是东巴文以及科贡坊的简介,大家可以猜一下这些东巴文的意思。走进去的是一条小巷,充满了浓浓的读书气氛,可以看出丽江好读书的风气,大家可以去感受一下。从右边的楼梯我们可以上到二楼,在里面读书,这种感觉在别处是感受不到的,那种古朴遥远的书香自有一种迷离。接着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古老的壁画以及一些举人和进士的画像。走到三楼,我们可以看到四方街的全景,前方的景物尽收眼底。大家可自行观赏。

CggYGVaAnAeAGvNUAAGTa3kqizM113.jpg2fbad1fbfb91cbeac7aa755f8f7e9825.jpg

            

 朋友们,我们今天的行程就到此结束了,在这里祝大家幸福安康,中国威尼斯--丽江永远欢迎您的到来!

 

                

 

 


评论信息
目前共有0条评论 评论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扫一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