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南旅游天堂之丽江
发布时间:2018-05-31 22:36

正在参加中经·看我秀“笔尖下的七彩云南”[导游辞编撰大赛]比赛

丽江古城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盼望许久,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很开心。我是你们这一旅程的小伙伴,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x导。看得出来,因长时间的车程,你们已有些许疲劳,但是一路有我们的司机师傅,再苦也不难。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他已有十多年的驾驶经验,他开车你放心。请大家按次序上旅游车,这里离目的地丽江古城还需要一些时间,你们可以稍微缓解疲劳或者在车上娱乐娱乐,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服务。

今天我们要去丽江古城游览。我国有两大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们分列一南一北,各具特色,北方是山西的平遥古城,南方是云南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由大研、白沙、束河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建单元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也常常把大研古城叫做丽江古城。从地域来讲,丽江大研古城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少数民族高原古城。

说到丽江就不得不跟大家说丽江这里的少数民族纳西族, 纳西族是古代羌族的后裔,最初纳西族人是没有姓的,而现在纳西族有两大姓,“木”与“和”,官姓“木”,民姓“和”。那么,其中“木”姓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只有官才能姓“木”?现在我们就来了解纳西族文化,看看木姓。

明代以前,纳西人是没有姓的,名字实行的是父子联名四个音字制,如木氏土司的先祖叫阿宗阿良(麦良),他的儿子名字叫阿良阿胡,孙子叫阿胡阿烈,后面是阿烈阿甲,然后是阿甲阿得(木得)。

明洪武十六年,纳西族的首领阿甲阿得归顺朱明王朝后,阿甲阿得带了丽江当地的雪花银和玉龙神驹去南京朝觐朱元璋,在朝觐的时候,朱元璋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说我叫阿甲阿得,朱元璋就问他,你想不想有自己的汉姓呀,阿甲阿得直率的说想跟皇帝一个姓,旁边的官员连忙使眼色,他急忙改口说请皇帝恩赐。朱元璋也没有计较:“你的心意我明白,从朱字中分出一个木,表明你是朱家的骨干,木字加上人就是朱,表明你是朱家的人,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呀,就赐你木姓吧。”从此纳西族有了第一个汉姓木。

阿甲阿得之后代子孙相传姓木,称木氏。木氏认为,木姓为皇帝所赐,只能为木氏贵族专用。对老百姓,木氏彷朱元璋另赐了个“和”姓。“和”表示木上添一撇,为戴上木家草帽,旁边加一口,为背上木家筐蓝。“和”即奴仆。劳者。所以纳西族有“官姓木,民姓和”之说。

丽江县位于玉龙雪山之麓,滔滔金沙江畔,古时称金沙江位丽水,所以它是因水的名丽江。丽江不仅有“古道、西风、瘦马”的灿烂文化,也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惬意画卷。背包客说,这里每一公里都精彩;地理学家说,这里是中国山河的异端;人类学家说,这里是民族迁徙的大走廊;其实,这里还是中国最精彩的人文山水画卷。我们眼前的这块神奇美丽而宁静的土地,位于滇西北高原,在古代南方陆上丝绸之路与滇藏茶马古道交汇处。俄国人顾彼德笔下“被遗忘的王国”如今作为中国第一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引来世人惊喜的目光,犹如在地下埋藏多年的璞玉出土,刹那间放出夺目的光彩。作为旅游胜地,它的主要特点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名城旁清泉映雪山,峡谷畔山茶伴东巴。具体而言就是大研古城、玉泉公园、玉龙雪山、虎跳峡谷、玉峰山茶、东巴文化、泸湖女儿国、宝山石城等。这里的名城——丽江古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镇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其主体部分是大研古镇。而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就是这享有“高原姑苏”和“东方威尼斯”之称的丽江古城(大研古镇)。2011年7月6日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古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jpg

大研镇坐落于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海拔2416米。因四周青山环绕,城中碧水滢滢,宛如一方碧玉大研而儿起名为大研镇。它与众不同的是,既为城却一无城门,而无城墙,这是与任何古城都不同的。据说,这是因为明代土司姓木,木加框被位则是“困”,故而避之不筑城墙,然而这只是一个传说。其实际原因有四:一是古城位置本来就有山川、险关环绕,形成天然屏障;二是土司背靠朝廷,可以安心称雄一方;三是与邻近的吐蕃、南诏、大理国等地方政权能够和睦相处,没有近邻之忧;四是与纳西人的开放传统有关,在纳西民众的观念中,丽江古城犹如一个开放的村庄集镇,与四周的村寨和自然环境血肉相连、不可分割,因此没有垒筑城墙。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大研古城近千年以来一直都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纳西语称“巩本芝”,意为仓库集镇,由此可知丽江古城是以经济交往为主发展起来的。

丽江古城因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各位朋友,如果你登在高处,就可以一瞻丽江古城的总体格局,北以玉龙雪山为依托,南以文笔山为屏障,是一个以纳西族为主要居民居住的古老城镇,以道教的八卦图形成以四方街为文艺及商贸中心,以新华街、新义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五条主街道为脉络,向四周延伸成许多小巷。古城可以用“街、市、风、水”来概括。

各位朋友,谈话间我们已经来到了古城的入口。这座古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股股穿街过巷的潺潺流水。

我们前面的水车,1.jpg又玉龙雪山的冰雪融水,推动其日夜转动,有人说它是子目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侣水车,象征纳西人对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热爱,今天在一些偏远之地也还在使用。古城的布局以水为脉,顺势自然。玉河水在这里分为西河、中河、东河,在古城里在分成更多的支流走街过巷,穿墙进屋。在古城中有一条惯例,不管你在哪里,逆着流水的方向而上,最终你会回到四方街。这里刻有江泽民主席题词“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照壁,端庄秀美。

下面我们一起西河畔的新华街进入古城游,这里集小桥流水、街巷集市、院落民居、民风习俗,本身就是耐人寻味的丰富的民族文化现象。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规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越、家家流水,有街就有市,因市而成街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当我们漫步于古城时,眼前呈现出一幅古朴、典雅、幽静的画面。纳西风格的民居鳞次栉比,清清的溪流穿城过巷,一座座小桥如彩虹横跨小溪,拍拍垂柳在清风中摇曳。无数小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恍若迷宫。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店铺,各式商品琳琅满目。纳西妇人在他们的自信与热情中做成了一桩桩生意。在幽静的深巷中,不时看到披星戴月的纳西老人悠闲惬意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而今日的古城,吸引着越来越多远道而来的外国人,发呆、闲坐、聊天等,将这里视为远离现代生活的世外桃源。城内家家户户喜爱种植花木,摆设盆景,又是古城享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

各位朋友,当你正沉浸于这幽静的深巷里时,我们已来到了四方街。大研镇是丽江的心脏,四方街是大研镇的心脏。有了四方街,古城就有了透气的地方。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场,是由整齐繁华的铺面围城的一块大约400平方米的露天梯形集市小广场。广场的形状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四方街,取“权镇四方”之意。也有人说是因为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这里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明清以来各方商贾云集,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是丽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站在四方街,我们将会发现有四条街成幅射状由此向四面延伸,而每条主街又有数条支巷出呈放射状再向四周辐射,由此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四周店铺客栈环绕,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四方街幽深的街巷,人们可以从四面八方通过街道、小路、巷子、田野甚至山上的羊肠小道进入这个城市。

四方街是一个梯形的小广场,建造时被设计得中间稍微凸起,两边凹下,犹如一片巨瓦。一条河道位于广场的西面;河上设有一个水闸,每到傍晚收市,居民们就关上水闸,河的水位立即上升,顺着瓦形的坡度漫过整个广场,流到它四周的排污水的暗沟里。广场的四面都有一条宽30公分、深约45公分的排污水暗沟,每一条暗沟又与广场四周铺面后院的下水道连接。这样,从地面到地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排污系统,把四方街冲洗得干干净净。

古城的大街小巷,全用红色角砾石块铺成,晴不扬尘,雨不积水。经无数人年年岁岁走过,光滑洁净,大雨过后,呈五彩斑斓,民间称其为“五花石”。

四方街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原来是为这个小巷里杨家的“一门三举”而建的。从清朝的雍正元年实行“改土归流”到清末废除科举的180年里,丽江先后出了60多位举人和7位进士,是一桩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喜事,于是官府和民众捐资在这里建了一个两层的科贡坊。后因这里出了最后一位进士——和庚吉,于是乡亲们在被烧毁后的原址上重建科贡坊,改为三层。

现在我们去欣赏欣赏古城的水和桥。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3.jpg4.jpg


水就像丽江古城的血液,它不仅滋养了这里的人,也给这座古城带来了无限的灵动与活力。很多到过丽江的人都认为,玉龙雪山是丽江古城的主要水源。其实古城的水源与雪山无关。早先丽江古城的水都来自城区北边的黑龙潭,而黑龙潭的水源是九子海,黑龙潭的水源曾多次干涸。20世纪90年代,丽江地区为解决古城水源的问题,将清溪水库的水引到古城,还有一部分水来自拉市海调蓄水工程的北干渠,由此保证了城内的流水潺潺。

城中还有从不干涸的白马龙潭和许多水井,居民巧用潭水和井水,创造出“一潭二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泉水喷涌的第一眼井供饮用,下流第二眼井为洗菜,再下流第三眼井方可洗衣服,每天早上十点以前,不会有人在这里清洗脏物,多年以来,人们共同遵守着这一约定。

一眼眼明眸之上必有一条纤美的柳叶眉,丽江古城的柔情还体现在桥上。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

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许多石拱桥大多是明代纳西木大土司从内地聘来能工巧匠,精心设计,花巨资营造的,极具观赏价值。不仅艺术价值高,而且有很高的实用性。各位朋友登上桥头,可眺望古城景色,侃古说今讲笑话,歇歇脚等。中河段的大石桥,处于古城繁华地段,桥身宽长,行人络绎不绝,常年有四乡农副产品、手工艺品出售,桥市的生意十分红火,一是古城一大景观。

朋友们,看完“小桥流水”,现在我们得看看“人家”了。请大家跟我到纳西四合院参观,体验纳西民居之美。

古城之美,一晃即过。要深度走访丽江古城首先得从建筑开始,而大研镇的民居有正是古建筑的精华所在。几百年来,纳西人民依山傍水,在生产生活中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并善于学习,吸取其他民族的建筑精华,形成具有创造性和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其最大的特色在于虽无统一的模式,却功能齐全,因地制宜地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方面大胆尝试,营造了一番安居乐土。其民居多以具有纳西特色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样式为主。体现了纳西族的布局,汉族的砖瓦,藏族的绘画,白族的雕刻,被誉为“民居博物馆”。目前,整个丽江古城的重点保护民居有140户,大研古镇里就有112户。大研古镇在建造时不使用一根钉子,完全利用穿斗式的木结构。现在大家看到的东西南北四坊房屋,每相连两坊之间有一个小天井,加上中间的大天井一共是五个天井,所以叫“四合五天井”。这四坊房屋的楼上楼下都是相通的,所以叫“走马转角楼。”

好了今天我们就到这里大家休息一下我们再继续,还有一个注意事项就是这里的海拔较高你们到酒店尽量不要洗澡如果要洗的话水也不要太烫不要让整个淋浴间充满热气这样是有生命危险的,大家一定要注意,由于丽江的水碱性有点强,我们游客不要饮用自来水,不然你们适应不过来就会肠胃不舒服,酒店给大家都准备了矿泉水大家可以放心饮用。


评论信息
目前共有0条评论 评论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扫一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