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山攻略基诺族简介
发布时间:2017-09-20 19:23

正在参加云南美 ·中经看我秀【旅游攻略写作大赛】比赛

   云南是一个少数名族聚集的地方,共56个少数名族,有25个少数名族居住在云南的各个地方。其中西双版纳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在大家所熟悉的范围中,有一个民族不被大多数人知晓,来西双版纳游玩就给大家介绍基诺族。距离景洪市区50公里,门票160元,里面包含免费的导游讲解服务,有免费的展现基诺族的舞蹈可以观看,但是表演的时间都是有规定的,基本山都不能够看完所有的表演节目,因为表演者都是基诺族本寨子里的姑娘小伙,也要在变表演的时候,带孩子或者采茶做活计。还有基诺族特色的小吃可以免费品尝。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基诺族的基本概况

   基诺族在1979年6月被国务院正式确认为第56个少数民族,也是最后一个少数民族。基诺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是有自己的语言。1979年以前叫做悠乐人,被确立称为最后一个少数民族以后改为基诺族。“基”是舅舅的意思,“诺”为后代的意思,翻译过来是一个舅舅的后代的少数民族,以舅舅为尊的少数民族。以前一直处于原始社会。基诺族信仰原始自然宗教,崇拜大自然,相信万物有灵。崇拜基诺族的“女神”,阿莫腰北。基诺族世代以采茶种茶为生,住在茶山里面,大家可以看到有一大片绿油油的山头上面种植的全部都是茶叶与橡胶树,这就是基诺族的主产业。

   万

物有灵论和多神崇拜是基诺族原始宗教的基础,基诺族早先处于严酷的大自然环境下和极其简陋的物质生活中,人们的意识过于简单、对自身的不理解以及对周围世界的摸索形成了宗教观念——“灵  ”。 基诺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和祭祀文化,并且把这些文化运用到整个社会及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社会神圣化,生活仪式化的社会形态。

   基诺族早先处于母系社会,所以基诺族的孩子出生以后如果没有舅舅就得去山里面找一个蚂蚁土堆或者一颗大树认作舅舅,家里面没有舅舅当家作主是不行的
,孩子谈婚论嫁也都要经过舅舅或者蚂蚁同意。为了自己氏族成员的安全,生产的丰收,免灾去病,随时随地直接向众神祈祷、祭司和歌舞,确认神灵能直接听见她们的祷告或受用供奉。

    一、基诺族在生活生产中的原始宗教有砍地仪式、烧地仪式、播种仪式、吃新米仪式,叫谷魂仪式。祈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二、  狩猎中的原始宗教,主要由“卓巴”和“卓色”在寨门外和猎手在竹楼门口举行两次祭祀仪式,祈求寨神和兽神狩得更多的猎物。基诺族认为兽神是女性。打到猎物之后首先举行祭祀活动,才能分享猎物,表示对兽神的尊重。

   三、日常生活中的原始宗教,上新房,祈求家人健康平安;在举行上新房仪式中家里的第一塘火必须由村寨里最年长的女性来点燃;

祭大鼓,保佑基诺族来年平安吉祥。

祭铁匠,祈求每年都能打出好的劳动生产工具;

祭茶神、树神祈求来年茶叶好收成;

祭祀寨神、祈求寨神保佑寨内无病无灾、人畜兴旺;每个寨子的寨神是不一样的,是要根据每个村寨的巫师做梦,梦到的一些神的面孔经过想象以后把神灵的面孔都刻在柱子上。

祭天神地神、祭祖先,保佑基诺族繁荣昌盛;

基诺族的传统宗教信仰主要是以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为内容的原始宗教。基诺族相信鬼神,认为山有山神,地有地神,水有水神,谷有谷神,总之一切都有神;认为世界万物都有灵,一切事物都取决于神灵的意志,只有遵循神灵的意志行事才符合道德规范。

基诺族最盛大的节日就是一年一度的特懋克节。特懋克节在每年的二月六号到八号之间,像我们的春节一样隆重。特懋克节也称为打铁节,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盛大的打铁节。

特懋克”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妇女怀胎九年零九个月,一直不能生孩子。有一天,他突然感觉肚子烈痛,生下个一手拿火,一手拿铁锤的男孩,他一出来就打起铁来,从此,基诺族就开始使用铁器,也有了特懋克节,虽然这个传说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能让人领悟劳动是光荣的,基诺族从小教育人要爱劳动。 

         长老们,虔诚的祭祀大鼓
   祭祀:阿嫫腰北女神子女对祖先的崇拜与思念
           长老,向寨鼓敬酒祈福
         长老,敲鼓祈福
                向祖先敬酒

           开心的节日,敲起锣来,打起鼓
            沿着牛角路,欢送寨鼓
              基诺族优良传统-爱幼
             基诺族优良传统-尊老
               长老 “卓巴” 
          长老们,虔诚的祈福
              基诺族独特的男子头饰
        神圣的寨鼓由寨子里青壮小伙一起抬
               祭祀 打铁
         寓意着财富的“金瓜”、“银瓜”
 
               杀鸡,祈福
                  献祭
  这便是祭祀的一个过程,非常隆重盛大,大家要是想参与其中只能在过春节的时候来到这里。

长老们开始打铁仪式,祈福新的一年丰收、吉祥、平安

    知识渊博的基诺族文化传承人-白腊先

特懋克节虽然是基诺族全民性的节日,但昔日的节日活动都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举庆时间由各寨的长老“卓巴”决定。但过节的程序和活动内容则大同小异。

早晨
过节的那天早晨,寨内长老“卓巴”首先用力敲击供在楼上的那只大鼓,发出节日来临的信号。男女老少们听到大鼓声以后,便穿戴新的衣服,新的悠乐帽还有脚上的绑腿。人们到齐以后,“卓巴”面对那头拴牢待剽的耕牛诵念一段剽牛词,指挥人们剽牛。全村成年男子,一人手持一根竹标,站在距耕牛五六米外的地方,依次举标投向耕牛,直到剽枪扎入牛体,有鲜血流出,耕牛受到重创以后,人们才用刀割杀耕牛,剥皮分肉。牛肉要先分给寨

内“七老”(卓巴、卓色、巴糯、色糯、可补、补糯、奶奴),然后按所凑的钱均分给各户。

中午
各户男性家长要带上自家准备的酒、肉、菜肴到卓巴家参加祭大鼓。大鼓前的供桌上摆着铁匠使用的铁锤、铁钳以鸡毛、姜、芋头、鸡冠花、金盖花等物品。卓巴、巴糯、卓色、色糯、可补、补糯、奶奴“七老”依次而坐,卓巴诵念祭词,握锤击鼓,带领人们跳大鼓舞,唱迎新辞旧的歌。
傍晚
寨中“七老”相约到寨内各家祝贺,分别与各户吃夜饭。是夜,全寨男女在卓巴家云集,听歌手唱送旧歌、迎新歌。男女青年在卓巴的竹楼附近载歌载舞,尽情娱乐,达旦方休。第二天,寨内群众要将一只竹鼠送给铁匠,并簇拥着铁匠和铁匠的徒弟到卓色家举行一次象征性的打铁活动。铁匠及其徒弟,要现烧一块铁片用铁锤敲打一遍。

次日上午
举行打铁仪式。寨内群众在“七老”的带领下,将所有会打铁的人(铁匠及其徒弟)簇拥到卓色家,请铁匠挥锤敲砧,寓意已打好新刀、新斧,准备投入春耕生产。其余时间便开展荡秋千、打陀螺、丢包、踩高跷等文体活动,让人们尽情娱乐。

特懋克节主要鼓具为太阳鼓,鼓的两端嵌有十数根细木棍,形似太阳放射出的光芒,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太阳鼓”。由于它的造型独特别致,成为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代表基诺族的吉祥物;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共创辉煌》的第一个场面,就是一位基诺族姑娘挥槌敲击一面巨大太阳鼓;云南民族村中的基诺族村,寨门顶端也悬挂着一个太阳鼓的图案。
节日寓意
打好新刀、新斧,准备投入春耕生产。然后,人们便开始打秋千、打陀螺、丢包、踩高跷等文体活动,或串寨访友,相互宴请,欢度节日。由于特懋克节在基诺族中影响较深,并已相沿成俗,加之节期在冬末春初等因素,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于1988年将其正式定为基诺族的年节,决定在每年公历2月6日至8日开展庆祝活动。

 

 


评论信息
目前共有0条评论 评论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扫一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