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事雕琢,明明如画 ——读汪曾祺集《受戒》有感
发布时间:2018-04-16 18:37

正在参加花继之声-花继阅世界征文大赛比赛

不事雕琢,明明如画

 

                  ——读汪曾祺集《受戒》有感

 

                                                                                                    李怡

 

汪老的文字读起来很温暖,给人一种安逸的感觉。品味汪老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一种美,这种美是一种健康的人性的美,让人觉得疏朗清淡。在黄昏后沏一杯茶,在书桌前品读汪老的书,莫过于最大的享受;在旅途中随手一翻,便沉浸其中,其充盈着诗意的诉说似清水洗尘,给灵魂以安然。正如铁凝所说“汪曾祺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58dccf79e7bce713a62b667b.jpg

(一)随意之美。汪曾祺写作随缘,有条件就写,没条件也不烦恼,无非是过日子而已。他总在可能的限度内生活、写作,绝不试图“超越自我”,这是份难得的心境,也正是这份难得的“无大志”造就了其作品的落拓不羁、清雅绝俗。就其中《受戒》这篇文章来讲,作品毫无做作,没有任何拘束,描摹少男少女的情窦初开尤为爽朗。即使这在当时是个犯忌的题材,但他写起来不以为意、落落大方,他写的就是他所理解的“人性”。三十年世事沧桑,在他作品里了无痕迹,他不去回应那个时代,似乎也不属于那个时代,但他确实构筑了那个时代的文学,如其中的《异秉》等,用的是四十年代的题材写作的。他似乎从现代回到传统,从小说回到故事,剥落所谓“创作”的一切技巧,才能将语言的质地最大程度地显露出来。

(二)“留白”之美。让人最为欣赏的是汪曾祺的小说中充满了“中国味”,并且小说中“留白”部分给人很多思考。汪曾祺认为中国画讲究“留白”,小说也讲求“留白”,其作品留有余地地让读者可以自由地思索和判断,回味无穷。就如《受戒》结尾并未给出人物明海和小英子的结局,给读者予想向的空间。在叙述结束时,汪曾祺向读者表白了心迹,即写一个四十三余年的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也总觉意犹未尽。

(三)意境之美。再来说文章的意境,实在太美,仿佛让人来到了理想中乌托邦。庵赵庄就似一个宁静、美妙的世外桃源,令人向往。在那片乐土中,和尚们种地、织席、箍桶、画画,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们是自由平等的职业人,与世道的艰辛、人生的苦涩都无关。在这样世外桃源般的梦境中,主人公明海和小英子相遇了:小明子面如郎月、声如钟磬、聪颖好学,与小英子相遇并渐渐成为好朋友,接着初恋萌生,他们一道进城,一个去善因寺受戒,一个给家里买东西,一同坐小船,一道归去来……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切如此沉静美好。小说里“事件”在他那儿是淡化的,就如《大淖纪事》里真正的“事件”只占少部分的篇幅,而更多的篇幅是描写意境。他的创作是重意境而不重事件的。

(四)内容之美。拿给我带来深刻感悟的是《受戒》和《异秉》来说。《受戒》主要描述的是作品所反映的那个年代庵赵庄这个地方和尚公然吃肉、杀生、打牌、养女人、放债、收租,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戒律。十七岁的明海出家已经四年,却与相邻而居的小英子彼此产生了好感,就在明海出家受戒回来的路上,两个年轻人袒露心扉,彼此相爱的故事。整个故事宣扬着复苏的人性,引领着人性的复苏。如文中小英子喜欢明海,就直接对明海说“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在庵赵庄的他们就“遵循自己的心性,即心性而动,依自然而动”,完全以“自然人性”为前提,显现出一种健康的人性美。这种美、这种健康不仅表现在明海和小英子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里,还蕴含在庵赵庄人对生活的热爱中,洋溢在人性和人情的欢歌里。

再说《异秉》,它是汪曾祺四十年代创作而在新时期又重新修改发表的小说。作者以简洁恬静的笔调描绘了苏北小镇的风土人情,世事云烟,刻画出王二等勤俭谦恭的凡俗人物矜持猥琐以至于自虐般的精神状态。这是作者对人和生命形式的审视对苦涩人生的悲悯与忧伤。《异秉》是汪曾祺对生活的复现,于是岁月的帷幕徐徐拉开,过往的人、物、事在文字中永生。于是,我们听见后街上女人拿着火叉打孩子,老太婆用菜刀剁着砧板诅咒偷鸡贼,这些零碎的吵闹和如密的针线,织出一个热气腾腾的现世。我们看见玻璃匣子里装着黑瓜子、白瓜子、盐炒豌豆、油炸兰花豆、五香花生米,看见长板上罗列开回卤豆干、牛肉、蒲包肉、猪头肉,我们甚至能看见蒲包肉上一条条蒲包的痕迹,能觉出这些吃食加一把青蒜、浇一勺辣椒糊后的奇香,这也衬出了小城的宁静。小说中的人、物和事并不是一盘散沙似地摊开,兀自释放自己的信息,而是被编织进一个关系网中,看似松松垮垮却井然有序。小说开头“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起来的”,便确定了小说的焦点人物是王二,而王二的发达与破败又与身边的人紧紧联系。就这样,一段过去就如汪曾祺最向往的“行云流水”般自然流露,在这自然流露之间,我好像置身于小城中感受到了那份宁静。553757ae69401b0647d1e92d.jpg

在此引用汪老的两句话总结他的作品给我带来的启示:“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一字一句间流露的美感和情感洗去了世间弥漫的尘埃,灵魂得以洁净,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评论信息
目前共有0条评论 评论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扫一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