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川端
发布时间:2018-04-18 13:22

正在参加花继之声-花继阅世界征文大赛比赛

 


你好,川端          

        

                     作者:王宇



    “人生好似一场旅行”,很多人都发生过类似的慨叹,在这场漫漫旅途中想要耐得住寂寞,少不了去字里行间寻找些许慰藉。穿行于文字中,总会遇到不同温度的言语,一字一句淌过心头,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凌晨四点钟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的这句话流传甚广,犹记高中时当我从书角瞥见此句后刹那间的震动,只觉天地间除了未眠海棠的美丽与清香、以及萦绕周身挥散不去的孤独外别无他物。也是从那一刻开始,“川端康成”这四个字以一种敏感忧郁的形象印刻在了心头,在从花季雨季到桃李花信的青涩年华以及跨越南北的求学旅途中,像烫了金的卷首语一样散发着别致的魅力。


    此后通过拜读川端先生的作品,我开始慢慢了解和理解川端先生特别的“孤儿”气质。是的,“孤儿”,在川端两三岁时父母便病故,于是靠着祖父母的陪伴长大,因身体孱弱、性格封闭,自小与外界极少接触,之后又一次次经历亲人的死亡和情感上的创伤,被世界“遗弃”的凄怆悲凉之感成为狠狠压在他生命中无法摆脱的哀戚色调。加之川端先生受到禅宗中死生虚妄众生皆苦等思想的影响以及日本战败后各方面萧条的社会环境的感染,使他内心中的孤寂凄忧更加浓郁厚重。[i]


555.jpg       古都.jpg       2222222.jpg


    都说文人之不幸乃是文学之大幸,这般尖刻之言确是一语中的。家庭之变故和社会之变迁等因素让川端饱尝世事沧桑与身世飘零之苦,亦使其对于世间百态、人性冷暖极为敏感。当这样的感触和心绪倾泻出来时,川端康成笔下实质化、灵动性的表述顷刻间便捕获了无数读者的心,当然,也抓住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耀光环。近期再次拜读川端先生获得诺奖的作品之一——《古都》[ii]时,那种挥散不去、萦绕不止的情愫又一次浸染了我的灵魂。 


    “你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的问题绝对不止门口保安处询问过往来人,但凡独立自由的灵魂都会反复叩问自己的内心。在《古都》中,千重子作为被亲生父母抛弃了的“弃子”,其内心至始至终都有化不开、抹不去、挥不走的“飘零人”的悲愁惨淡,即使面对春天的紫花地丁、即使置身于樱花盛放的烂漫景致中、即使站立在人群熙攘的大街上、即使拥有十分疼爱她、她亦十分敬爱的养父养母,其内心依然会飘忽出丝丝缕缕的黯然甚至悲凉,可是周围无法理解千重子的人只说她是在父母呵护下“幸福的小姐”;而与千重子有亲密血缘关系的双胞胎苗子,尽管二人几次相遇,却终究因为不能跨越的现实原因而无奈分离。


    这些情愫大抵就是川端康成的真实感受吧,好友与恩师的关怀固然能让千疮百孔的心灵生出温暖柔和,但在凄冷悲苦的童年中所缺失的爱和安全感始终无法被弥补,成人后与四位“千代”女子的情感诉求同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落空;个人情感上的怅惘让川端挣脱虚妄和物哀的情感,日本战败后尤其在文化上的凋萧亦让他忧心不已,因受到西方文明冲击,日本国内的传统逐渐流失,面对社会文化的变迁,川端发出一声又一声的喟叹。在《古都》中,他努力实现日本传统的回归、展现京都本身所代表的古典美,同时亦借助佐田及宗助等手工家庭的不景气和古老节日庆典活动的变化来表达对日本传统如何继承发展的担忧、感慨和思考。



    《古都》中的人事总是带着淡淡的不可名状的感伤,这不仅仅是川端先生自身思想情感的表露和显现,亦是日本传统的“物哀”美学的文学表现。阅读川端康成的文字,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哀愁笼在心头,联结着忧郁孤独气质的颓废总能将人积压在心中的烦闷郁结挑拨开来、赤裸裸地暴露在空气中,会使你感到呼吸都微微发酸发痛。可是若要真正地挣开束缚,就必须去面对这些莫可名状的伤痕,让其在阳光下敞亮、治愈。况且,川端先生是极温柔的,他总会避开明晃晃的罪与恶,用温和柔软的言语设置一道缓冲屏障,不至于让你直面不堪,而是借由文字的温度,微微灼痛神经、顺着神经脉络让情感直击心底。


    有幸在这段岁月里遇见忧郁而又温柔的川端。浸没在川端康成用文字织就的世界中,触碰、感知他纤细而敏锐的表达,正如在他《独影自命》中所言:“即使靠一枝笔沦落于赤贫之中,我微弱而敏感的心灵也已无法和文学分开”,康成用笔下的千言万语去拥抱文学,去书写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我亦通过从笔尖下吐露出来的只言片语去欣赏感知凌晨四点未眠花儿的美好,去努力触碰康成的世界、触及生命的另一种温度。


    川端先生,很幸运在这场人生旅行的开始便遇见了你。



灯笼.jpg






[i] 叶渭渠:《川端康成传》,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10月

[ii] 叶渭渠 唐月梅译,[日]川端康成著:《古都》,南海出版公司,2014年1月






评论信息
目前共有0条评论 评论
二月三、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扫一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