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廊——把脚步丢失的地方

zjwxm
发布于2018/3/12
1478 / 1
双廊——把脚步丢失的地方

一直以为,远方不在诗里,而在脚下,脚下踩着的每一寸土地,都回馈给我们行走的力量,支撑着我们踏过崇山峻岭,穿越人山人海;引导我们踏破尘世烟火,踽踽归来,带领我们踏入初心之源,复本心之怀。直到到了双廊,看过苍山洱海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把脚步丢失的地方,才是我们寻寻觅觅的远方。

双廊,一个让爱好旅游的人耳熟能详的地方,也是一个让有情怀的的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它,也是一个让我丢失脚步的地方。去过双廊的人一定很疑惑我为什么这么说,但是,如果能够静心看完我的文字,相信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再一次踏入双廊。

1.双廊什么最吸引人?

任何一个景点,都离不开景色、食物、建筑、以及人文风俗这几个要素。对于食物,俗语说民以食为天,食物能够刺激你的味蕾,通过味觉,长时间地保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双廊的肥肠、凉菜、饵块、炸河虾、银鱼、烤乳扇等特色小吃一定能够满足给路游人不同的口需求,但食物只是给双廊增添魅力的调味剂。

对于建筑物,当代艺术史家杰克逊曾说:“当我们想起任何一种重要文明的时候,我们有一种习惯,就是用伟大的建筑来赋予它。”在双廊,不论是原始古朴遗留的民居小屋或是被通过商业手段建造出的极致精美的客栈都不能代表着双廊,他们都是双廊在时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一些产物,是为双廊增添姿色的外在形态。

对于人文风俗,有句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双廊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它总是在不经意间激发你深埋在心的许多情怀。

双廊有一句话很有意境“如果你也在双廊”,这是什么意思呢?短短“如果”两字便增添了我们的万千情愁,“如果”能成真,那即使牵挂的人就近在眼前,我依旧有想念的冲动,“如果”不能成真,那心中这一刻的漫天思绪静静为君留,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这里,盈我胸怀,不来不去。像仓央嘉措的诗句那般”默然相爱,寂静欢喜。”这样的一些小情怀能够勾起我们对于它的向往,却不一定能够点燃我们对它的迷恋之情。

文艺的情怀是让我们为之驻足的理由,却不足以让我们丢失脚步。真正让我为之痴迷的是双廊的湖水。

2.面朝洱海,春暖花开

海子,一个用心灵歌唱的诗人,至今,谁也无法对他的诗作进行最为准确的剖析,对我而言,他诗中的千万意象,便是遥不可及的远方。但有一首,似乎在面对苍茫洱海的时候,似乎明白了苏格拉底说的“凡是高明的诗人,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的含义。

海子在其自杀前两个月,曾经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由诗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到最后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歌表面的轻松欢快暗藏着诗人内心的分崩离析——一开始,希望将能够喂马、劈柴、关心粮食蔬菜的入尘的幸福与超尘的理想彼岸相结合,但最后,诗人放弃了这种矛盾的结合体,而是坚守了自己的“本心”——摆脱尘世的纷扰,将超尘与入世完美结合的幸福愿望赠予每一位读者。

我猜想,舞的精灵——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老师将月亮宫建造得玲珑剔透,与洱海直接相连的部分原因,也是为了寻求这种幸福吧。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对于洱海的执念,也是源于这首诗中所透露出的幸福哲学,虽然洱海是 一个湖泊,但它同样具有大海那般宽阔的胸襟,更为难得的是,它比大海更为内敛的特质。

3、静水深流,沧笙踏歌

静水深流,沧笙踏歌是一句很有意境的诗句,初读时总是不能得其要领,但是,面对这没有丝毫汹涌暴戾之气的沧海,顿时明白了这无声的静水,没有一点喧杂,是因为它温柔而深沉,我们面对这嘈杂苍茫的人生,应该如这洱海一般,饱含深情地享受吹笙、踏浪行歌的欢乐

当我们身临洱海之边,阳光深深浅浅地射在海面,我们可以感觉到光线耀眼,暖了我们的目光,却不会觉得刺眼,因为海水的粼粼微波将这强烈光线的强硬线条摇荡成了柔和的曲线,表层海水仿佛被经久的暖阳晒退了颜色,变得淡淡的,和远处的蓝天保持同一色调,就像整片蓝天落下来,柔柔地盖在了湖水之上,纯净至极,向下望去,似乎一眼便能将这深沉的湖水望到尽头。当你窥探这湖水的深浅时,它也将这种干净的力量悄无声息地注入你的心里,将一切执念洗涤。

此时,商人为之算计的利益成为空白;官者攥紧手心的权位成为空白;诗人惜之如命的灵感成为空白,的就连孩童的顽劣也会被这静谧温柔的湖水冲刷干净。若不是脚下传来水花打湿鞋子的湿润感,你一定会有一种本能的幻觉——仿若置身海天相连的交界处,远处的苍山就像伫立在天边的天空岛,有白云朵朵坏绕,这时,我们连呼吸都变得轻盈,仿佛一吸气白云朵朵便萦绕胸怀。

瞬时,心底燃起早已湮没在商业化大都市中的纯真感动,水波一波接一波地涌向泥瓦路,就像缓缓推开我们的心门一样,回忆像就像影片倒带一般将每一帧画面都展现在脑海,期许也像雨后春笋一般涌向心头,这时的我们,也许是最接近那些优秀诗人时候,能够将未来与过去同时汇聚在我们小小的身体里,就像苏格拉底说的“有一种神力在驱遣你,像欧里庇得斯所说的磁石,就是一般人所谓“赫剌克勒斯石”,磁石不仅能够吸引铁环本身,而且把吸引力传给那些铁环,使他们也像磁石一样,吸引其他铁环。”

此时,我们也许早已不需行走的力量来支撑我们砥砺前行,因为内心的力量已经默然地带领我们找到寻觅的远方。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在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大潮流下,双廊一定是会被裹挟着前进的,但是,洱海确是如泥潭中的荷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洱海周围都有着商业化的各色商铺,但是,商铺的存在并没有伤害到洱海丝毫的纯净,洱海以其温润如玉的内质,使精雕细琢的商铺黯然失色,所有的建筑格局都是为了契合洱海的原始面貌,都是为了展现洱海纯真之美的,大多都以白色基调为主,多采用玻璃材质,呈开放或是半开放状态,使得有人能够“真正”地切近洱海,感受它独有的自然之美。所有商铺的取名——半岛63号、海地生活、沧海一粟、唐朝酒吧等也是为了配合沧海的情怀。当你坐在洱海边,一定可以听到不远处商铺施工的声音,但是,这声音却被眼前慵懒拍岸的细小湖声掩盖,因为,动人不在声大,有心不在言表……..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也不能两次都抵达同一内心彼岸,即便我们两次来到洱海边。在节奏纷繁的现代社会,每天弥漫着世俗气息的我们,值得花大把的时间,只为站在这洱海边与它对望一眼,哪怕只一眼,也有让我们返璞归真的魔力,哪怕只一眼,也有让我们改变既定心迹的魔力,哪怕只一眼,也有让我们体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幸福。趁洱海为变,趁我们为老,一定要去洱海望一眼。

还可以输入140

评论(1)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扫一扫分享